面向新手的自行车爬坡心得
原文写于 2021 年,于 2024/7/5 修改后发出 |
出门前
睡
睡眠不足的坏处实在是太多了,尤其影响判断力。我的经验是准备工作尽早做完,做不完就列好清单,早睡早起,早上再来处理,先保证睡眠。
有些工作诸如上油、灌补胎液、剪脚趾甲放在当天早上确实很仓促,做起来难免毛毛糙糙,但和注意力、判断力不足导致的摔车比起来,这点小瑕疵实在不算啥。
防晒排汗
-
尽量戴袖套,再好的防晒霜也不如袖套。
-
我个人虽不爱带防晒霜(带了也经常忘),但出门前也会给手上、后颈、大小腿抹一层,一天下来确实比没有强。
-
视气温湿度穿排汗衣,避免汗趴在背上不蒸发。
-
骑行小帽可以吸汗,避免汗流眼睛,还可以反过来戴,用帽檐给后颈遮阳。
-
保证有两壶水的位置,可以不带,不能没有。
去程
爬坡
控制强度
不要勉强自己,一定要留余量!
当你觉得变速轻一档可以骑,重一档也可以踩的时候,选择轻一档,用踏频弥补力量,更利于保持输出(维持一个稳定的高心率),对你的膝盖也有好处。
主动调整呼吸,看着心率上来了就该调整呼吸频率、深度,以求吸入更多的氧气,并尽量吐空二氧化碳,不要觉得不行了再费力喘气,代价更大。
什么叫爆心率:当人以最大心率维持一小段时间的运动后,会出现体能断崖式下降、力竭、呼吸困难、两眼发黑、浑身发冷、恶心想吐等表现。
爆心率就像汽车爆缸,爆一次就要花成倍的时间代价才能恢复,一路上都会在走走停停中度过。而哪怕留着一点余量,也会好过很多。因力竭而导致摔车则更是危险,一定要避免。
有看心率的设备(心率带、手环、腕表)最好,没有的话,还是记住留余量:你觉得自己用了 80% 的体力了,实际上可能已经 95% 了;你觉得自己 90% 了,实际上可能 99% 了;你觉得自己 100% 了,你马上就要下来推车了。
简单来说,爬坡就是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。耐力运动先追求完成,再追求训练强度。
放坡
-
下坡之前务必检查刹车,不要有水、碎石子。
-
纯下坡路段,预先变速挂到大盘,避免踩空。平踏踩空容易脱踏,锁踏踩空也容易失去平衡。起伏路段不必。
-
弯把公路车,下坡时握下把位,以获得更低的重心与更大的刹车力度。
-
【先减速再入弯!】高速入弯再猛握刹车基本等于自杀,轮胎侧面的抓地力远小于正面,一抱死就侧滑。如果没有经验,减速到 20 km/h 以下再入弯。
-
如果是长弯,需要在过弯过程中减速,一定注意手法,两个建议:
-
后刹轻握,前刹快速轻点,注意避免后轮抱死;
-
双手快速轻点,相对简单一些,如果不慎抱死,松手时可以及时救车。
-
-
高低脚:你向哪边拐,哪边脚就抬到高处。这样避免侧身过弯时,脚踏打到地面(脚踏打地必摔车,非常危险)。
-
严禁贴黄线!绝对不要占用对向车道!马路中间的黄线就是生命线,你若越过去了,你的命就由不得你了。永远不要动对向车道的心思,切记切记。
山区行车安全
基本动作:回头示意
现在汽车普遍隔音很好,驾驶员在车里不清楚车辆的噪音有多大。当驾驶员看见你在前面骑车,而你也听到了汽车的噪音,但他并不知道,他只能按喇叭,他害怕,你也烦。
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回头观察,是很有效的示意方式。你回头观察几次,驾驶员一般也就不吵你了。而且掌握路况也确实利于你安全骑车。
回头杀
虽然回头很有必要,但是回头时车速骤减与车头摆动是非常危险的,长时间回头更是危险。
平路和爬坡时回头,为了保持行驶方向笔直,可以尝试:
-
一只手离开车把,肩膀与头同转;
-
低头,通过腋下空隙观察。
编队骑行时,回头之前要么有意保持踏频,要么先变道离开队伍再回头。
下坡时尽量少回头,宁可保持一个占道状态,等安全了再说。
靠右让行、停车让行、不让行
-
绝大部分情况下,最重要的安全原则:让速不让道。突然变道远比急刹车危险。
-
占道时一定牢记:路权服务于安全。山里行车就别想着“后车全责”了,无事才是第一位。
-
在山区的双向两车道(没有非机动车道、应急车道),尽量靠右侧 1.5m 内行驶,但是不要贴路肩,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量。
-
理想的让行流程:直路,前方无车,骑行者提前回头示意、靠右,后车骑线、加速、借道完成超车,干脆利落。
-
糟糕的让行流程:弯道,视线不佳,新手司机狂按喇叭,新手骑行者气喘吁吁左摇右晃,被逼到路肩去压沙子碎石,更加左摇右晃,新手司机弯道越线超车,但迎面而来的是……
这种情况“让”比“不让”更危险,骑行者在弯道没有充足的把握完全不该让行,反而应该走车道中间,明确示意后车不要超车。 -
不应变道的情况:后方有机动车准备超车,骑行者突然发现前方路面有沙石,这种时候就老老实实减速压过去吧,让速不让道,减速不变道。
-
该停车的情况:后方有一列泥头车队,头车已经靠左准备超车,此时对向远处有一辆半挂车出弯驶来,路宽7米。
这在国道上并不罕见,我会毫不犹豫靠右停车,等车队通过。
我理解一些骑友会主张路权,并拒绝与大车司机共情。但我想说的是,若大车“毫无主观恶意”,在超车过程中“毫不知情”带动气流把自行车刮倒,事后大概率会被认定为“意外”,而大车有全险。
当然,此时让与不让都有道理,但都必须果断做决定,最不可取的就是“似让非让”,让司机产生错误判断,最为危险。
(这篇文章前几年的版本里,我还在讲“山区行车,自行车和机动车享有同等路权”,希望骑友不要过于躲避机动车。现在风气完全变了,我得呼吁“文明行车,互相礼让”了……其实让与不让都是为了安全,有机会最好还是多开车走走盘山路,知己知彼)